丙肝病毒(HCV)不会通过空气、饮食或日常接触传播。它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,主要集中于“血液接触”。
1. 血液传播(主要途径):
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: 在1993年前我国未对献血者进行丙肝筛查前,这是主要途径。如今已极为罕见。
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: 这是当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包括:
不安全的注射: 共用针具吸毒是最高危的行为。
消毒不严格的侵入性操作: 如纹身、穿耳洞、修脚、使用非一次性的针灸针等。
医源性暴露: 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。
2. 性传播:
风险远低于乙肝和艾滋病,但在有多位性伴侣、男男性行为(MSM)或患有性传播疾病时,风险会增加。
3. 母婴传播:
感染HCV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约为2-8%,如果母亲合并HIV感染,风险会显著增高。
请注意: 拥抱、共餐、咳嗽、打喷嚏、母乳喂养(除非乳头破裂出血)均不会传播丙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