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诊断肝硬化后,患者和家属最需要关注哪些核心问题?明确以下几点,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、管理病情。
一、明确病因,从根源控制
我国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:乙肝病毒(HBV)、酒精、丙肝病毒(HCV) 及药物损伤等。确诊后第一要务是明确病因:
若是病毒性肝炎(如乙肝、丙肝)所致,需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;
若是酒精性肝硬化,必须绝对戒酒,否则任何治疗都难以起效;
若为药物或毒物引起,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。
二、判断病情阶段: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?
代偿期:肝脏仍可维持基本功能,症状不明显,治疗目标是延缓进展、维持功能。
失代偿期:已出现腹水、黄疸、消化道出血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,需积极对症和支持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。
三、评估是否属于活动性肝硬化
如果肝炎仍在活动(如转氨酶升高、病毒复制活跃),需加强抗炎保肝和病因控制;若处于静止期,则以定期监测、预防并发症为主。
四、患者与家属要主动参与监测
肝硬化管理需医患共同努力。除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外,日常需关注:
症状变化:如乏力、腹胀、尿色加深、下肢浮肿等;
体征异常:如黄疸、出血倾向、神志改变等;
定期检查:肝功能、血常规、影像学等。
只有清楚病因、明确分期、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随访,才能有效控制肝硬化进展,提高生活质量。